原标题:日本公布噩耗!最大危机上演!
日本正在遭遇史上最严峻的人口危机!
继日本新生人口数创历史新低后,日本总务省又公布了一个“噩耗”。
日本7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比例史上首次超过20%,达到20.7%,即2618万。一年前,该比例为19.9%。
而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也达到了创纪录的3557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4万人,占总人口数的28.1%,同样创下历史新高。
更可怕的是,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和人口问题研究所预计,到2040年日本老龄人口的比例将达到35.3%。
无疑,人口问题成了日本最头疼的麻烦,安培晋三甚至直接称其为“国难”。
然而,任凭政府怎么呼吁,日本人却依旧我行我素,晚婚或不婚,生一个或者不生!
日本进入“低欲望社会”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说,日本18至34岁女性中,有39%的人还是处女,这一数字足以让许多男人们感到惊讶与欢欣。而还有一个数据,同样会让人感到吃惊,在18至34岁的日本男性中,“童子身”的比例也高达36%。
调查报告还显示,18岁至34岁的女性中,有一半人没有男朋友。而在35岁至39岁的年龄段中,有26%的女性和28%的男性从未有过性经验。
34岁以下的女性的处女率达到40%,这一个比例就很能说明,日本女性并不是像AV片中渲染的那样开放与随便。但这一数据也说明,日本社会确实已经进入了“无欲望社会”,或者说是“低欲望社会”。
日本的这一种无欲望社会,不只是反应在性问题上,也反映在社会的各个方面,譬如日本人没有炒房的欲望、没有炒股的欲望、没有结婚的欲望、没有购物的欲望,宅男宅女越来越多,谈恋爱觉得麻烦,上超市觉得多余,一部手机便框定了自己生活的所有。
针对这一现象,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先生写了一本书,叫《低欲望社会》,副标题叫“胸无大志的时代”。
在这本书中,他感叹道:日本年轻人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无论物价如何降低,消费无法得到刺激;经济没有明显增长,银行信贷利率一再调低,而30岁前购房人数依然逐年下降;年轻人对于买车几乎没有兴趣,奢侈品消费被嗤之以鼻;宅文化盛行,一日三餐能打发就行。日本已经陷入“低欲望社会”。
为什么日本的出生率越来越低?
1、日本年轻人想生不敢生,穷或是最大烦恼
据金十数据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独身主义”思想的由来实则是有理可循的,之所以日本年轻人不愿结婚、不愿生娃,“穷”或是最大的障碍!
日本从2005年开始人口负增长时,小城市缺乏就业机会,大量年轻人涌入大城市,小城市房屋大量空置,而大城市一房难求,对于男性来说,没钱没房的经济压力影响最大,对女性来说,除了没钱,排在第二位的阻碍因素是家人是否同意。
从未来育儿角度看,普遍民众都认为养活子女的成本太高了,包括子女房价、学费、生活娱乐支出等高额的经费!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人口动向研究部长石井太说,新生儿数量再创新低的主要原因主要在于,人们认为抚养和教育子女费用和负担过高,因此无法按理想中的数量生育更多孩子。
和过去不一样的是,孩子得上学到二十多岁才能步入社会上班,对比以前十几岁出去打工养活自己已是天然之别。由此可见,日本年轻人也并非不想生,而是不敢生。
2、日本年轻人看着自己父母亲辛劳的生活,越来越不愿意结婚,晚婚年龄一再推高。
男人觉得自己婚后就像是一部挣钱机器,拼命努力,还满足不了一家人的美好生活。而女人们也感觉到结婚生子,整天呆在家里伺候孩子伺候老公失去人生的价值。所以,无论男女,更愿意去享受一种自由自在的单身生活。因此,日本年轻人晚婚率很高。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调查,2015年时,日本男性平均结婚年龄为31岁,女性为29岁,这两个数据均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在2015年公布的 “终生未婚率”的调查数据显示,50岁之前从未结过婚的日本男性比例约为23.4%,女性比例约为14.1%,创下历史新高。这意味着,日本男性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女性平均每7人中就有1人终生未婚。
3、没有性生活的夫妻越来越多。
日本NHK电视台对四十多岁的已婚妇女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没有夫妻生活的就占了63%。问到原因,有20%以上的妇女回答说:厌倦和老公过性生活。另外近60%的理由是:提不起兴趣,老公也太累。
最大的问题是,30几岁的夫妻中,一年中只有数次,或者根本没有的比例也高达41.6%。
夫妻之间没有性生活,直接导致了日本出生率的持续下降。最初是不愿意结婚,结了婚之后不愿意生育。生了一个之后,不愿意生第二个。
到目前为止,日本育龄妇女的平均出生率只有1.4,一个半不到。日本政府虽然采取了各种补助措施,譬如生孩子补助40万日元,大约2万5000元人民币。孩子出生之后一直到初中毕业,每个月都会有1万日元,大约600元人民币的奶粉钱。但是,不愿意生孩子的女性越来越多,因为一旦生了孩子,就要放弃工作,同时自己将失去自由。因为日本的孩子,都是母亲自己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会帮你带。
日本经济前景堪忧
消费萎缩
低出生率带来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消费的萎缩。
虽然随着互联网与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但是,除了一部手机,其他商品再也调动不起年轻人购物的兴趣。看不到年轻人买汽车,看不到年轻人买房子,LV包包没人碰,电视机销量大跌。你如何宣传大拍卖、大出血,年轻人就是心不动、脚也不动。年轻人数量逐年减少,消费市场更加趋于饱和和低迷。
低出生率带来的第二个大问题,就是教育危机。
日本的教育资源并不缺乏,但是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混合的社会,目前日本的教育处于两难境地。
一方面,追求精英教育的父母不断督促孩子去上各种私塾补课,寻求出人头地。另一方面,孩子们在拼命的努力中,对于父母传统的生活态度感到虚幻,“人生如同是在一个轨道上,还没有进入轨道,就已经知道轨道那头的结果”,这使得许多日本年轻人产生了对于自己一眼看到人生尽头的失落感。
而这一种失落感,使得许多的年轻人对于他们的父辈,那种为了获取社会的认可,甘于牺牲自己的个性为公司而努力,从而寻求富裕中产阶级生活的价值观产生厌恶,他们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譬如大学毕业后,开一间小面包房,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发型师,比在大公司爬格子要酷得多,做一个时尚设计高手开自己的事务所,或者电脑开发从业者,做自由职业者,自己签约而不是受制于公司的固定上下班制度,成为年轻人的追求。
当个性追求渐渐高于共性,年轻人已经失去了对于物质攀比的兴趣,你有没有车,有没有房,对于许多日本的年轻人来说,是毫无意义的话题。东京这么一大国际大都市,85%的年轻人结婚时租房子结婚,只有5%的年轻人买汽车,这种地域物质的低欲望,使得银座街头的奢侈品变得毫无价值。
劳动力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
人们普遍认为,日本人口问题前景仍然十分严峻。
更少的年轻人,也就意味着越来越少的劳动人口需要支持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从而增加了养老金和卫生保健制度的压力。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曾向商界领袖发表讲话时,呼吁发动“全民性的运动”来解决日本的人口问题。日本政府曾采取相应措施,让年长的工人在他们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工作更长的时间,并鼓励公司投资发展自动化。
他说:“劳动力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提高生产率。”
近几十年来,日本政府一直承诺要解决人口减少的问题,但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
政府努力鼓励女性多生孩子,但收效甚微,而民众也并不太接受大规模的外来移民——而其它一些低生育率的发达国家通过接纳移民来稳定人口数量。
随着人口减少的步伐加快,经济增长将越来越难实现。
空房子如瘟疫般蔓延“鬼城”越来越多
当欧洲的一些国家正在设法为汹涌而来的难民安置住处时,世界另一端的日本正在为另一件事情发愁。
日本总务部2014年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全国住宅总量达6063万户,其中闲置空房820万户,也就是说,每七户住宅中就有一户空置。野村综合研究所表示,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空房比率将在未来10年提高到20%。
目前在日本一些农村地区,超过65岁的人口占了当地居民总数的大多数,空房子如瘟疫般速度蔓延,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日本人又不得不面对另一个让他们有些哭笑不得的现象——数据显示,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首都圈人口正在迅速膨胀。东京爆满,乡村“鬼城”,这一现象可能将成为未来数十年困扰日本的怪病。
14年前,日本艺术家Ayano Tsukimi衣锦还乡。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曾经熟识的故土早已丢了旧日的热闹景象,真的可以用“人迹罕至”来形容了。于是,Ayano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村子注入新鲜血液——她的手工娃娃。在长椅上,在街道中,在她家屋外,都有这些手工娃娃的身影;他们还在田野工作,甚至在废弃的学校操场上闲逛。可以说,他们遍布荒村的各个角落。她用了大约十年的光景,缝制了约350件真人大小的娃娃,每一个娃娃就代表一个曾经的住户。
而为了自救,如履薄冰的日本政府已开始在老年人身上做起文章。
就在不久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将讨论把继续雇用的年龄提高至65岁以上,以打造不论到多大年纪、只要有意愿就能参加工作的“终身不退休”、“终身活跃”的社会。
事实上,即使政府不倡导“终身不退休”,日本的老年人也早已迫于生活的压力不得不继续出来工作。
在日本,开出租车的司机多数是白发苍苍的男性老年人。
此外,工地看护、交通保安、物业管理员、清洁员、邮政速递员、超市收银员等职业中也都活跃着老年人的身影。
不仅如此,还有一群老人,因担心养不活自己,便剑走偏锋,用故意犯罪的方式寻求入狱。
日本官方2015《犯罪白皮书》数据显示,与20年前相比,该年度的老人犯罪人数翻了4.6倍。
岁月无情,是人就总有干不动的一天,
但现实是如此的悲哀,经济的不景气让“颐养天年”在日本成了奢侈。
(图片来源:新华)
这正是日本眼下正在发生的危机!
年轻人越来越萎靡,老年人却被逼着去奋斗,更可怕的是政府对此还无计可施......
end
综合:21财经搜索(www-21so-com) 21财闻汇 资料:新华社、FX168财经网、中国经营报、徐静波博客、好奇心日报、环球网、金十数据,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做分享使用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