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积锴是徐志摩的长子,也是他唯一的子嗣。当初徐志摩抛妻弃子后,徐积锴便和生母张幼仪一起相依为命,如今的他已经100岁高龄,依旧健在,和母亲张幼仪一样的长寿。在谈到他对父亲徐志摩的印象时,徐积锴感叹到:他这一生,太苦了。
徐积锴虽然是徐志摩之子,但是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因为坠机去世了,自己是由母亲张幼仪抚养长大的。 徐积锴小名叫阿欢,也是徐家的独子,颇受徐志摩父亲——徐申如老先生的喜欢。在他出生一百天的时候,徐申如还让下人拿来一些物品,让徐积锴去“抓周”。
结果他一把拿起了毛笔,徐申如十分高兴,认为他将来必能成为一个光耀门楣的读书人。
然而在徐志摩的眼里,徐积锴只不过是用来应付父母的工具。当时徐家希望徐志摩能早日成婚,生下子嗣,于是为徐志摩和张幼仪完成了一场包办婚姻。 徐志摩内心十分反感,在他看来,张幼仪只不过是没有文化的旧式妻子,自己根本不喜欢她,这一切不过是一场闹剧而已。
所以在张幼仪生下徐积锴后,徐志摩就听从老师安排出国留学,让张幼仪一个人孤苦伶仃地留在徐家。后来张幼仪去英国找徐志摩时,发现自己又怀孕了,而徐志摩却大惊失色,让张幼仪赶紧打掉。
张幼仪不同意,徐志摩就丢下她一人离开,最后她生下的孩子也未能保住,徐积锴的还未见过面的弟弟,就这样夭折在了异国他乡。
与母亲张幼仪相依为命
不过徐积锴对于徐志摩只有一点点模糊的记忆。当时徐志摩早早就出国留学,而徐积锴则被祖父母照顾,直到他13岁的时候,徐志摩因为坠机去世。 在此之前,他见到徐志摩的次数,也不过寥寥数次。徐积锴对于父亲的了解,更多的还是从书上读来的。
他只知道徐志摩是一个热情的人,对朋友很好,喜欢参加派对。后来徐志摩死后,徐积锴也没选择文学专业,而是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学习工科。 1947年,徐积锴前往美国留学,在几所美国名校中,攻读经济学和土木工程系。在毕业之后,徐积锴受母亲的影响更多一点,不是选择笔墨诗词,而是像张幼仪一样投身于商业。
在徐积锴的印象中,张幼仪的身影永远是那么的高大。父亲徐志摩死后,张幼仪和自己相依为命,而她也凭借努力,成了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每天上午九点开始在办公室忙碌,晚上还会请人给自己补习金融知识。
诗人徐志摩
徐积锴在家很少看见母亲的身影,他曾回忆起母亲工作时的点点滴滴:张幼仪始终坐在办公室的桌前,腰挺得笔直,神情端庄大方,每天除了工作就很少说话。如此精明能干的女子,徐积锴有时候也很不明白,为什么父亲会抛弃她。
张幼仪经历过被徐志摩抛弃的痛苦,所以她对徐积锴的婚姻大事格外慎重。有一次张幼仪询问徐积锴,对未来伴侣有什么想法时,徐积锴说:“没啥别的要求,长得漂亮、品行端正就好了。” 最后张幼仪仔细挑选,选中了张粹文,并把她介绍给了徐积锴。
张幼仪
不过张幼仪此时,却有了另外的考量:张粹文和徐积锴两人,如果没有共同的爱好和习惯,婚姻也不会长久。 好在张粹文本身也是一个才女,会四门语言,喜欢设计,在接受文化教育的水平上,与徐积锴没有太大的差距,而两人彼此也颇为钟意对方。
所以张幼仪担忧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在他们身上。到了婚配的年纪后,张粹文与徐积锴顺利的成了婚,婚后两人的感情也一直很好。 在张幼仪心中,徐积锴是她唯一的牵挂,在看到儿子成家立业后,她的心里也十分的欣慰,也可以勇敢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
徐积锴也知道母亲与一个叫苏纪之的中医走得很近,于是他祝福张幼仪:“母亲孤身守节,已经三十年了,将我养大成人。但是母亲平时很少欢愉,如今您的任务已经完成了,谁来安慰您陪伴您呢?所以母亲如果有喜欢的人了,儿子愿意祝福你们。”
有了徐积锴的鼓励,张幼仪与苏纪之顺利的成了婚,徐积锴的心中也没有了遗憾。1988年,88岁的张幼仪去世后,徐积锴也一直住在美国纽约,在皇后区里生活。 徐积锴虽然是徐志摩之子,但是行事作风,却没有徐志摩那么高调,平日里也很少露面。1918年出生的他,现如今也已经有100多岁的高龄,与他的母亲张幼仪一样的长寿。
虽然徐志摩对家庭有诸多缺失,但是徐积锴对他并没有太多的怨恨,可能也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让他对徐志摩有着更深层次的认知。 徐积锴对父亲的死,十分的同情和难过。在他看来,徐志摩临终前,已经深陷在爱情泥泽之中,无法自拔,死亡对于他也是另一种解脱。
为了照顾陆小曼,和她奢侈的生活习惯,徐志摩每天打着几份工,赚来的钱可能都不够陆小曼花的,但是徐志摩却不愿意摆脱这样的负担,只能在思想上,幻想自己可以超脱。 徐志摩还给自己取了一个“云中鹤”的笔名,可能也是希望自己能真正的轻松与自由。所以徐积锴觉得徐志摩一生,太苦了。
他认为天下有太多女子,仰慕父亲的才华,如果他还活着,70、80岁都还会有女子要他,他却单单沉浸在自己的爱情观里无法自拔。
而且徐志摩几个老朋友胡适、梁实秋等人,都在安享晚年,感情上也没那么艰难坎坷,偏偏只有徐志摩英年早逝,实在是可惜可叹。 胡适曾这样评价徐志摩,说他的人生观很简单,单纯信仰三个东西,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而徐志摩也一直幻想这三个理想的东西汇合在自己的人生里,结果却被它们所拖垮。徐积锴没有直接评价他的好与坏,也正是理解徐志摩这悲苦的遭遇。
徐积锴
徐积锴,生于1918年,父亲是我国著名诗人徐志摩,母亲张幼仪。现有一子三女,居住在美国。 上世纪60年代,正逢“文革”,徐志摩作品在内地几近绝迹。台湾虽有出版,但辗转翻印,错讹百出。为此,梁实秋愿出面编辑全集。徐积锴即专程到台湾,鼎力协助,并在美国各大学图书馆搜集 徐志摩 作品,历经一年艰辛,终由台湾“传记文学社”印行了全集。这位经商的土木工程师,终究还是跟文墨打了点交道,为留存徐志摩作品,为中国现代文学 研究做了一件弥足珍贵的事情。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