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转战造车、滴滴启动造车项目、索尼亮相Sony Vision-S概念车型......
继小米宣布造车后,短短几日,新能源造车的赛道又迎来三位不同行业领域巨头的加入。在越来多实力者的加入下,行业变革如射出的箭一样,快而没有回头路的驶向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这是一场属于汽车行业,但也会是影响整个社会的变革。正如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主席、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教授所说:“这一轮的科技革命正在改变社会,汽车在这里面是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最大的载体、龙头和抓手,它非得要拥抱不可,根本不是你愿不愿意的问题。”
2020年,迎来新能源领域的风口,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声名鹊起,在他们享受着资本市场青睐的同时,大批的传统汽车“正规军”也纷纷开始入局,不仅如此,以百度,小米、恒大等科技企业和跨界企业的第三股力量也在迅速崛起。
三股力量的汇聚成为汽车行业改革重要的推手,于此同时,在这场越来越多实力玩家聚集的新能源赛道中,一场新一轮的造车运动已经打响,在这场“硬碰硬”的争夺战中,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又将走向何方?
风口渐消、窗口渐闭
汽车行业迎来“神仙打架”
“留给造车新势力们的时间不多了”似乎已成为汽车行业流行的共识,新能源窗口期也正在关闭。
“还有两年窗口期,2023年小考、2025年中考、2030年高考”比亚迪总经理赵长江对“华山论剑”表示:“就看谁的核心技术、智造能力、产品定义、品牌打造了”。
越来越多的企业抢在窗口关闭前进入。
4月5日,亏损292亿元的韩国LG集团宣布将停止手机业务的生产和销售,日后专注于电动汽车部件、联网设备、智能家居、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和To B解决方案的服务与平台等处于增长中的领域。去年底,LG就与麦格纳宣布,计划出资10亿美元成立一家合资公司,生产电动汽车零部件。
昨日,据媒体爆料,滴滴也已开始启动造车项目,负责人是滴滴副总裁、小桔车服总经理杨峻,目前滴滴团队已开始从车厂挖人。虽然此消息还未被滴滴证实,但早在2019年,滴滴就与比亚迪合资成立了美好出行(杭州)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出了定制网约车D1。
滴滴创始人、CEO程维此前在D1发布会上提到,滴滴的定制网约车会一直迭代,到2025年,定制版网约车D3将在滴滴平台普及超过100万台,到2030年,D系列的目标是去掉驾驶舱,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无人驾驶,也从侧面印证了滴滴造车的可能性。
与上述几家企业相比,索尼作为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旗下有很多电子产品售卖,比如相机、手机以及电脑、电视等等,所以要“改行”造车就更并不出乎意料了。此前就有信息爆出,索尼即将亮相一款名为Sony Vision-S的概念车型。
昨日,在小米11周年的“米粉节”直播上,小米汽车创始人雷军在直播间讨论了不少关于小米汽车的话题,揭秘了大量未在发布会上细说的造车理念。
雷军指出,由于在公司内部造车的呼声比较大,所以在此前也有汽车相关领域有一定的积累,但由于是刚刚立项,首款汽车至少3年时间才能交付到消费者手中。“对小米来说,造车是首战即决战,小米的第一辆车一定是那个时候的尖端水平。”
结合当前情况来看,手机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房地产市场进入拐点,而汽车行业迎来了百年一遇的技术变革,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处于起步阶段,入局新能源领域似乎是企业最好的归宿。
正如李斌所说:“更多人进入到这个赛道是众望所归的事,时代造就企业,这个浪潮是不容错过的,中国是最适合做智能电动汽车创业的地方。”
不过,在大批涌入新能源赛道的“新玩家”后,新能源的风口也在渐渐消退,行业竞争愈发激烈,造车领域中的盲目跟风者已经开始掉队,留下的是实力选手间的“硬碰硬”。
而对于那些还未进入赛道的选手,随着窗口期的缩短,进入新能源领域的门槛也被拔高,未来,只有实力玩家才能拿到这场赛道的入场券。
此前,雷军曾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然而,更重要的是,要在风停之后,不要摔下来。
“十年后,能留下的不多”
越来越多的实力玩家加入正加速汽车行业格局重塑,哪吒汽车CEO张勇接受华山论剑采访时表示:“新的有影响力的玩家进场会加速电动车取代燃油车的进程,对电动车行业是好事,竞争肯定也会愈来愈多激烈。”
区别于早期造车新势力们的摸着石头过河,当前的新赛道已经不允许,也不能出现“再试试”、“跑跑看”的态度了,而这更像是“背水一战”的马拉松,没有退路。
在当前的汽车市场,要想能脱颖而出,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认为企业至少具备产品力和用户运营能力才有可能胜出。
“不过,现在就判断谁胜出谁失败还为时尚早,马拉松也刚才跑了5公里。”沈晖补充道。
在这场“不进则退”的生死决战中,技术发展加速行业“淘汰赛”到来,新一轮的大洗牌已经来临,而相对于新造车1.0,这一轮的洗牌要更加残酷。“以十年为期限,死掉一大批,留下来的不会多,汽车行业集中度不会太高,这些科技公司,跨界而来,死的也会更多。”张勇如是说。
对于未来市场格局的预测,赵长江的想法更为激进,他认为十年后,当前造车新势力头部玩家只会留下两家,传统车企留下三家,届时新能源市场的用户渗透率将达到80%。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当前,越来越多的车企通过深化自身的数字化转型,为车企构筑了竞争的新优势。头部企业强化自身的同时,也成为行业变革的重要推手。正如沈晖所说:“当年智能手机也是因为做手机的人多了,汽车行业也需要大家一起把这个赛道做大”。
正如赵福全所说:“5G、AI、芯片和AR、VR正在到来,这些东西会改变我们的社会,汽车会因此而改变的时候,我们所有的在座做汽车的人,不管是老的还是新的,要认识到这一点,新汽车时代正在到来,未来已来!”
在今年年初,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也在万字演讲中表示,“汽车行业变革开启了汽车产业链调整、生态圈扩大的时间窗口,新的赛道已经开始搭建,一场新的马拉松赛跑已经出发。没有尽头,只有开局,没有方法,只有方向。”
而作为用户,面对这一切的变革,我们既是这个伟大时代的见证者,也是这个伟大时代的受益者。
热门评论